欢迎访问飞浮学习网!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喜欢!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1

T:课前的预习都做了么?

S:做了。

T:我想听写几个词语,谁来?

老师报词语,学生听写。(一生板)

T:车盖 盘盂

T:读这两个词语。

S:读

T;谁能用手势比画一下车盖的饿样子和盘盂的样子。

S:上台比画。

T:再听写两个词,谁敢上。其他同学准备好!

S:听写(一生板书)

T:苍苍凉凉 探汤

上台的学生未写出。

T:可能比较紧张。再报一遍。

T:请个同学帮你。

S2上。

T:看清楚了么?

S1:点头。

T:写好了么?我们一起来读。

S:读。

T:你能用黑板上的词来形容一下么?

S:沧沧凉凉的秋天,形容天气凉爽。

S:探汤表示天气炎热。

T:你怎么知道天气炎热。

S:我从注解中了解到。把手伸进烧热的水里。所以表示炎热。

T:很好!

读2遍词语。

T:王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中画一条线,想想有什么名堂?听老师读课文。(车盖和盘盂连;沧沧凉凉和探烫连)

教师读文。

学生没有举手。

T:都没有反应?

T:看看有什么名堂?

S:他们两个有关系。

S:车改是大的,盘是小的。

S: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一样物品。都是形容太阳的形状的。

T:还有别得发现么?

S:一个小孩把“日出的太阳比做……“

T:了不起的发现!你读读。“一儿曰:日初出……近者大乎?”

齐读。

T:是啊!他们都是形容太阳的大小的,是一小儿的发现。再读读。

继续探讨发现。

S:早上温度凉快,下午热,太阳的温度,他们意思相反,他们都是一小儿说的。

T:他们都在说……他们都是……他们都是……

T:很好,一人就说了三个重大的发现。

指读另一小儿的发现。“一儿曰:日初出沧沧……”

齐读。

指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纠正)

T:不要翘舌。

S:读。

T:好,再多读几遍就会好了。

分角色读。

T一儿曰 S男

T一儿曰 S女

T;很好。“……”你们看到过么?“”你们感受到过么?看来他说的也有道理。

T:注意看,现在老师在这两词语中画了个括号,把他们看做一组,想想有什么名堂?(S举手)不着急,自己去读读,名堂在哪里?(“车盖”与“沧”、“盘”与“探”)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交流。

S:两小儿都是说日出的时候的样子。

T:书上怎么说,你把他读出来。

S读

T:日始出,日初出意思是一样的。(板书)用我们现在说的话就是——

S:早晨!

T:这两个词“日中时”(板书)用我们先在的话说是——

S:中午

T指板书,怎么就不一样啊?

S:一个从形状上说,一个从温度上说。

T:角度——

S:不一样。

T:从形状上看,一个小孩……从温度上看……。有道理么?

S:有道理。

T: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请同学来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适当的穿插)

T:角度不同,现象就不一样。一起来读。

S读

T:很好。两个孩子说的都是事实。但是两小儿角度不不同,观点会同么?现在

老师把一儿的观点擦掉(老师擦去车盖和盘于),你说,这里得写上什么词?

S:近 远

T:很好,请你把近和远写到黑板上去。(生板书;近 远)

T:老师把另一小儿的擦去。……(生板书;远 近)

T:是“日初时远还是日初时近呢?日中是远还是日中时近呢?两小儿“辩斗”(板书)

理解“辩斗”

读“辩斗”的句子。反复读。

指读:两学生上台。

T:他们是怎样辩斗的,能否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辩斗!

生读。

生完了。

T:是辩么?怎么这么客气,怎么这么斯文啊?你得跟他辩。

T:再来一次。

T: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王老师来,现在我是——

S;一小儿。

(师生辩斗,语速越来越快。)

……

T:近则大,远则小。

S:远则凉,近则热。

T:近大

S:远大

……

(掌声)

T:谁来了?

S:孔子来了。

T:喜欢两小儿么?

S:喜欢,争论都很有道理。

S:两小儿都非常善于观察。

T:再读两小儿的话。既然喜欢两小儿,再一起读读两小儿辩的话,语气不够可以加上手势。

两小儿在干吗?

T;他们都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这是观察思考的结果啊。

再读。(123、456相对而坐,气不过的话可以加上手势)

教师读提示语“一儿曰”(语速越来越快)

(学生读,很精彩,掌声)

T:都没有动手。(观众笑)

T :假如你在场,两个孩子的观点你赞成谁?

S;他们都有道理,所以都赞成。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S:我也是。虽然他们的观点不样。都他们自己得出的。

S:从‘温度“的观点上,我赞成。从“形状”上,我赞成……

S:我无法辨别他们的对错,他们两个读有道理。

……

(学生没有说出老师心中的预设)。

T:想听一下老师的观点么?老师都不赞成。知道为什么?

S:想!

T:老师都不赞成。知道为什么?

一S举手,老师走过去。

S:因为地球……太阳……

T:你怎么知道的。

S:科学书籍告诉我!

T:你为什么不举手呢?辩斗是需要勇气的。

T:但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小小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了不起的,以为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这么简单的一个常识。孔子又赞成谁呢?

S:孔子也拿不定主意。

T:为什么?

S:孔子不能决也。

T:什么叫“不能决”?(S回答略)

T:孔子是谁?(S回答略)是啊,一个大教育家,一个大学问家,一个大思想家,都不能决,难怪两小儿要说:

S读。“熟为汝多知乎?”

T:什么是“知”?

S:知识,学问。

T:来,我们一起来笑一笑。

S读:“两小儿笑曰:熟为汝多知乎?”

学生续写

1、孔子听了他们的话,又会说些什么呢?你把他写下来。你可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以学文言文的口气来写。如“孔子曰:”

2、交流。

T:老夫子,熟为汝多知乎!

S: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掌声)

T:老夫子,熟为汝多知乎!

S: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不知,是智也。(掌声)

T:老夫子,熟为汝多知乎!

S:……不耻下问……

T:老夫子,熟为汝多知乎!

S;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你们许会了观察

T:老夫子,熟为汝多知乎!

S:哎,你们两个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

T:老夫子,熟为汝多知乎!

……

总结:你们觉得孔子会不会说这些话呢?S(略)

T:王老师不能决也!(下课掌声)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2

一、简介孔子,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会背古诗文吗?请大家来背几段。

生:自由背古诗或简单的论语几则。

师:听你们背诵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子曰”的话,“子”指的是谁?你们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生:子,指的是孔子,他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课件出示孔子像)

生:我知道他还写过《春秋》、《三国演义》里的关于最喜欢看这本书。

师:是的,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学者,他曾经游历春秋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孔子东游时发生的故事。(示课文插图)

师:看看图上画的内容,猜一猜孔子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生:好象是有两个小孩在向孔子提问题。

师: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孔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两小儿辩日》。可是,老师要用文言文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你们有信心听懂吗?

二、听读感受,确定目标

师:(用文言文讲故事,课件:课文插图,配古筝曲。)

生:(认真倾听。)

师:听懂了么?

生:好象是两个小孩在辩论有关太阳的什么问题,请孔子判断,孔子回答不出来,两个小孩就笑话他了。

师:真不简单!你基本听懂了故事的大概意思。那么,大家觉得用文言文讲故事与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文言文比现代文简练,但意思不像现代文那样一听就明白。

生:文言文听起来像古诗那样有停顿、有节奏,很有韵味。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意思、韵味。)

师:我们要想学好文言课文《两小儿辩日》,首先就得完成这样两个学习目标。

(补充板书: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自主学习,互动交流

1、交流自读方法: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达到这两个目标吗?

生:看课文后面的注释来理解一些字的意思。

生:或者是参考资料理解意思。

生:多读几遍,实在读不懂就请教老师,跟同学讨论。

师:好!现在我们就在幽雅的古琴曲陪伴下,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学习这篇文言课文,逐一达到两个目标。一曲完毕,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收获。好么?开始吧!(学生在乐曲声中自主学习课文,师深入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学习的时候问的最多的是这几个字(板书:孰为)谁能讲讲该怎么理解?怎么读?

生:孰,课文注释里解释是“谁”的意思。

生:为,应该有两个读音,在“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中读第二声,“是”的意思;在“孰为汝多知乎?”一句中读第四声,和“谓”一个意思,是“说”的意思。

师:你真的读懂了!谁来把他提到的几个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准这个字的音,想一想整个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读“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解释意思。)

生2:(读“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解释意思。)

生3:(读“孰为汝多知乎?”解释意思。)

师: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问句!

师:再来读一读,读好疑问的语气。

(指名练读。)

师:你还读懂了哪一句?还有哪些问题?我们来互相解答这些疑问好吗?

(引导交流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并练习读准确、流利。)

师:谁觉得自己两个目标都达到了?

(指名读全文。)

师:请大家注意听,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引导互评,视具体情况组织读文形式,相机指导、范读、领读。)

3、游戏练读:

师:同学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没有了!

师:那能读准确、读通顺了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渔歌互答”。想象一下,在水光潋滟的西湖上,这边的同学驾着一条渔船,那边的同学驾着一条渔船。一条船上的同学,读出课文里的一句话,另一条船上的同学马上就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你来我往,赛一赛,看哪边读的准确、通顺、有韵味,哪边解释的清楚、明白。可以开始游戏了吗?

生:(兴致勃勃)可以了!

师:好,这边先读一句。

生:孰为汝多知乎?

师:不错,准确通顺。(对另一方)是什么意思呢?

生:谁说你知道的多呢?

师:好,你真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1:1平。调换一下,你们读一句。

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跟读)多有韵味呀!(对另一方)谁来解释?

生: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的时候就离我们远了。

师:是这个意思。2:2平。

师:我不插话了,你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就读、就解释吧。

(生纷纷抢着朗读,抢着解释。略。)

师:有来有往,对答如流,难分高下。那么,在刚才读的时候,你觉得谁读的最有韵味,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认为______读得最有韵味,值得我学习。

师:那你学一遍。

生:试试吧。(学一遍)

师:你善于发现,善于学习,我们都像他这样来读读好吗?(生齐读)

师:大家还发现谁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觉得______读的停顿特别好,听起来很有节奏感。

师:对,他读得似断非断,音断而意连,韵味十足。这组同学学着读一读。这组也来一遍。

师:哪句话读的不太理想,谁把它重读一遍?

生:“孰为汝多知乎?”这句反问的语气不够强。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读给大家亭听听。

(生读。)

师:谁想读这句话,谁就站起来读读吧。

四、任务驱动,理解背诵

1、师:听大家读的这么好,我想请你们帮个忙。老师根据这一课的内容作了一个动画片,想请大家给两个辩日的小孩配音。先请大家看一遍动画片。

师:都愿意帮这个忙,香滨校的同学太热情了。那请大家再明确一下,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自的观点、理由分别是什么呢?迅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名回答。)

师:我把他们两个的观点记下来。(板书:日始出近日中远远近)啊,观点截然相反。课文中他们分别是怎么说?

生:认为太阳早晨离我们近的小孩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课件:点出这句话。)

师:你能把第二个小孩的观点也改成“一儿曰”的形式来说吗?

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请两个同学分角色读一读。(指名读)

师:两个温文尔雅的小孩,不急不燥,却又各不想让。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他们在争辩?(指名分角色读)

师:看,一对急脾气,争辩的好激烈!到底谁对谁错,还得以理服人。那么他们各自根据什么提出自己的观点呢?

(指名回答,板书:大小凉热,课件出示句子。)

师:是这两句吗?默读一遍,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反问句。

师:在这里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生:强调自己的观点正确,说的有道理。

师:女同学反问一遍。

(女生齐读,语气比较温和。)

师:男同学试一试能不能把第二个小孩说的反问句读好!

(男生齐读,语气十分强硬。)

师:男女同学读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太一样,但都是很自信!

师:看来你们对两个小孩争辩时的态度,各有各的理解。那你们为《两小儿辩日》配音的风格一定也各有千秋。现在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一会看哪一桌同学配合的最默契。

2、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师:哪些同学能来配音了?(指名)

师: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

生:老师旁白!

师:不,我给孔子配音。其余的同学也参与进来,把课文的第一句旁白读出来。

(师生合作配音,两名学生同时笑着对老师说:“孰为汝多知乎?”。)

五、交流启示,感悟品质

师:两小儿留步。你们刚才笑话我,你们知道我是谁么?

生:你是孔子!

师:你们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说来听听!

(生纷纷介绍孔子的地位、成就。)

师:既然孔子被尊称为孔圣人,博学多才,你们俩怎么敢笑话他呢?

生:再有学问的人也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呀!

师:(对其余学生)看了他们俩的表现,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生:你们善于观察,我很佩服你们。

生:你们大胆思考,敢向孔子提问,我觉得你们有探索精神。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孔子不能解答你们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你们不该笑话他。

生:我想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师:哦,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

师:那么,孔子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难倒了,坦白的告诉人家自己不能决也。孔子能这样做,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呢?

生:我更加佩服孔子!因为他诚实,不怕丢面子。在科学面前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有学问!

师:说的好!正如孔子曾说过的那样(课件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生齐读。)

师:看来故事中的三个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六、实践活动,结束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很大。在祖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作品中,有许许多多象《两小儿辩日》这样的故事,既能丰富我们的语言,又能给我们启示。

这节课,同学们成功地给动画片用文言文配了音,再看看这个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课件出示: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孔子和两小儿的敬佩之情。)

师:喜欢演吗?

生:(兴奋的跃跃欲试)喜欢!喜欢。

师:课下得作哪些准备呢?

(生议论后小结:有感情背诵课文;查找资料,解答两小儿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准备吧!

【教学评析】

刘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都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首先,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美,让学生读得有情趣。

设计中突出朗读的作用,通过范读、领读、自由读、配乐读、分角色对读等形式,让学生从听觉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简洁凝练、极富节奏感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喜欢上古文。

第二,掌握一定的理解和诵读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有信心。

老师交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理解大意的方法,画出停顿读通句子的方法,联系现代文意思体会意境与感情的方法等。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尝试自学一些感兴趣的古文,增强自学信心,真正成为古文学习的主人。

第三、把握好译翻要求的程度,让学生学得有个性。

对于学生来说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古文的难点,那么把古文译为现代文时的标准该怎么把握?这节课中刘老师体现这样一个度:只要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或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现代文的语言习惯,说出句子的大体意思,不曲解、不错解就可以了,即不强调字字相对地直译古诗文,也不讲解古文中的语法现象,比如实词、虚词之分,……者……也是判断句式等等一概不讲。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理解,保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四、联系原有基础,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步。

古文学习与现代文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文学习中掌握的一些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古文的阅读理解,所以这节课中刘老师注意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获得全新的古诗文阅读体验。这样处理古文学习与现代文学习的差别与联系,目的在于降低学习古诗文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亲近古诗文的情感和正确对待古诗文的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乐学古诗文、会学古诗文打下基础。

总之,刘老师的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师生互动、学习情绪调空都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理念,是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3

一、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要举行一场很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方是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一些什么?

生1: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生2(抢着说):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生3:他们争得不可开交。

生4:我还知道连孔子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微笑):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也善于动脑筋,我似乎觉得站在我面前的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两个爱动脑筋的小孩。同学们,这两个小孩争辩的话题竟然难住了一代圣人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现在想通过什么途径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

生:读书。

师:对,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读读课文,你想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在讨论)

生1:老师,我知道了,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生2:一个孩子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师接话: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生2(语气较平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师(微笑着对生2):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孩,听你刚才的语气大概说服不了别人吧。

生3(急切地):老师,我知道了。那是一个反问句,他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这样的语气强烈一些。

师:你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服我们大家吗?

(生3读,边读边做手势比划出)

师(向生2):他的话有说服力吗?

生2(点点头):他读“大如车盖”时音重一些,还用手比划出车盖的大小,仿佛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大得像车盖一样的太阳,读“则如盘盂”读得轻一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午的太阳很小很小。“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语气要强烈一些。

师:你能再试试吗?

(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看得出你已经读懂了课文。告诉我们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课文的。

生2:有的看注释,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有的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

师:真不错,看得出你会读书。你的方法很有用。让我们大家也用你的方法来读懂课文。试着说说全文的意思。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说古文意思)

师:通过反复读课文,我们一起走进了辩论赛场。激烈的辩论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同学们自己找辩友,在下面练习。

(学生分角色表演)

师:听,比赛的铃声敲响了。有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扮演两小孩,老师就暂当孔子吧,我们一起上演一幕 《两小儿辩日》。

小儿1 (鞠躬):大家好!我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小孩,至今已有2400多岁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太阳在早上离你们很近,到了中午就远离你们了。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等到中午时就小像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小儿2(拚命地摇头):不对,不对。你没见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中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小孩1:看,那边走过来的一位老先生。哦,是孔子,他的学识渊博,我们去问问他吧。

两小儿:请先生给我们评评理吧。

孔子听后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孩子们,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还是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请教我们的后人吧。”

孔子:现在我们来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来到了一群热爱科学、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中间,他们一定能解答我们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们吗?

小儿1: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呢?

生: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小儿2: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多了,是不是此时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生:不是,那是因为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孔子: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帮助。你们与我们相隔那么遥远,一定对我们的一切感到很好奇,如果你们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吧。

生4:孔子先生,你是个大教育家,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

生5:请问两位小孩子,你们见孔圣人都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有没有讥讽的意思?

生6:请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难需要我们这些现代人解答吗?

孔子:小朋友们,我们很快得回到古代去了,你们还想对我们三个人说些什么呢?

生7:你们两小孩儿喜欢探索,不懂就问,我要向你们学习。

生8:孔子先生,你很谦虚,也很诚实,对于不懂的问题没有装懂,也不怕别人笑话,让我佩服。

师:旧的两小儿辩日已经结束了,但新的争辩又快开始了。请大家认真品读课文。下节课我们自由组合开展一场《新两小儿辩日》赛。主题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正方的观点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变化 ”反方的观点是:“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没有变化?”

二、评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基础上对阅读文本的重新加工改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演、练,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使得作者、学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养其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古人与现代人交流的情境,形成情境串,打破时空的界限,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交流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及自己看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对语言敏锐的感悟能力。

3.最后设计“辩论赛”这个作业,使语文课内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4

师:刚刚见面,相互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区分真假。(1)我叫靳家彦;(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3)今年60岁;(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6)今天我们就学这个判断。

师:区分分认它所以用辨,读这个字,进行组词。

生一:区分

生二:争辩

生三:识辨、辨识

生四:辨解、辨论

师:因为要用嘴说话,所以应该用这个辩。不要怕错,只要敢说就行。读一下题目—

—两小儿辩日。我呀就不懂这个题目,今天我当学生,你们当老师,咱们师生互换一个位置。今天你们是师,我是生,两小儿辩日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师:古文用了五个字就说了你刚才的意思,哪五个字——两小儿辩日。古文有一个特点一个字,哪个字。

生:简。

师:古文是简,但意思却不少,读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两小孩就着太阳的问题用语言来进行争辩、进行区分。拿起纸,咱们来读一读全文。要进入读文言的绝境,因此这样读起来和现在的文言文不一样,请同学们流畅地读一读。两小儿辩日齐读。

生:读。

师:我有一个字不认识,这个字“盂”念什么呀,你们以前认识吗?

生:认识。

师:是怎么认识的呢?

生:查字典。

师:我要是不认识的话,还有一个方法,问老师,不是,识声旁识字。什么是“盂”。

生:就是装酒的器皿。

师:嗯,比盘子的边高一些,比碗的边要矮一些,这种叫什么?叫盂,读一下盂。回到课文就读这一段,读全文,赶紧读。

师:当我遇到困难需要帮且,你遇到困难需要协助吗?任何人遇到困难都需要协助。所以你们这四人就当老师的小小的备课组,你们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文章到底怎么解。我发给你们资料中也有注释,也有其它注释。看哪个组最好,给五分钟时间,自身组解决,只给五分钟。

生:讨论。

师:这是六年级的课文,再早些时是初中的课文。今天我们五年级就来读,读了五分钟,事先也没有接触古文,我请你们读一读,看你们自学使用之后能达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请你们看偏字,看讲义,不要看大题目,你们看题目的阅读和看书的阅读,要用不同的视觉扫一下。你们看偏字,谁来读,我不喜欢齐读,喜欢一个人一个人读。好,你愿意读吗?在她读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注意听,听什么呢?听她是不是在读古文,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古文有古文的韵味,听她有没有读出这种味道。你不慌,准备好。

生: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师:读得真好,全班照她读的那样读一遍。

生:(齐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师:你先别坐下,你们看我读,孔子东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吗?

生:不对,是学习的意思。

师:对,这里的游是学习、交流的意思,你跟人家学习、学流,这叫游。见两小儿辩斗。斗什么呢?为什么用斗,斗是什么意思?

生:斗就是辩斗就是争论、争辩。

师:问其故,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明原因。

师:用文言说就是问你们在争什么,问其故就是问他们争辩的原因。要把它的意思放到古文中来,你再来读这一句。

生: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齐读)。

师:所有的同学把纸给扣上,跟我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齐背)。

师:多好,把古文的特点和我们的生活、体现和现代文的意思结合起来。这没有什么难的,你们说是吧。现在请你们其中一组替我讲一讲。[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近也。]我要求一个组起立,一个人一个人讲,其他人补充。他所讲的是代表你们组的`水平,哪组来,不是你一个人,是你们组五个人,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们行吗?

生:行。

师:你们各组听一听,一是抱学习的态度,二是抱挑剔的态度。好,开始。

生:我请请其他小组补充,就是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出来的时候离我们比较近,而到中午的时候太阳离我们比较远,因此另一个他认为,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离我们比较远,中午的时候离我们比较近。

师:你们认为她说的对不对。好请你读出它的意思。

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近也。

师: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日初出,这个初,日初出,日刚出,它为什么念初?你看这是“刀”,这是“衤”这是衣服。你买来布要做成衣服,首先要干什么,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开,引申为开始,所以叫做初。

生:这个初字以前跟衣服有关。

师:对了,你这个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生:听人家说的。

师:好,道听途说也是长学的一个方法。对不对,但是要记住,要追问他,你这个故事从哪来的呀,怎么会跟衣服有关系?每次孔子看见一件事都要问个明白,而且要再三追问。问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你懂了吗?再读,你就会读的很好。

生:读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近也。

师:你们都能读得这么好吗?一齐读。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对,但没读好。你们没有读出那个情,没读出古文的韵味。怎么读呀,也是什么意思?是个语气词,没有什么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呀、啊、哪”。有人说读古文最难的是感叹词,这是不对的,难的是实词。也就是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比方说“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什么叫车盖,什么叫沧沧凉凉?我都不懂,这比呀、啊好懂吗?全班再读这个句子,读出韵味,读出味道来。

生:(齐读)。

师:就这样读,读得非常好,你们组能胜过他们吗?读下一个,读了这段,意思懂吗?懂什么意思?一个小孩认为什么,另一孩儿认为什么?

生:一儿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中午太阳离我们远,一儿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远,中午太阳离我们近。

师:下面就讲到为什么一个说远,一个说近?这二段我请两组来比较一下。哪组来?你们既向他们这组学习,也审视他们这里。要说明情况,要协助他们。好,读吧。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5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教师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

〖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5.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学生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6.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教师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师生同步借助画面为竹简样式的媒体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设计意b图]

“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教师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3.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设计意图]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4.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机动环节)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1.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学生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学生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设计意图]

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3.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 “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4.漫谈体会。

〖师生同步进行高效的思维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历程”,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它始于“辩日”,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辩日”水平。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3.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4.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设计意图]

“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