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飞浮学习网!

苏州民间习俗礼仪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州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作为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苏州民间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民间习俗

轧神仙

传说农历四月十四为八仙之一吕洞宾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神仙庙在阊门虹桥下塘,即原福济观。旧时每逢四月十四日前往神仙庙进香膜拜者络绎不绝,其中尤以妓家、医家、药业为最狂热。传是日吕洞宾混迹干熙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故人群特别拥挤,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许多小商小贩也纷纷前往阊门内虹桥至皋桥一带,出售泥人玩具、花草盆景、鱼虫花鸟等小商品。如今进香神仙庙的迷信活动已绝迹,但轧神仙的习俗却相沿未易。每逢轧神仙之日,神仙庙附近仍然是人山人海,各类日用、观赏的小商品应有尽有。“轧神仙”实际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石湖串月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苏州旧有泛舟石湖赏月之俗,称“石湖串月”,又称“游石湖”。石湖在苏州城西南,湖广25里。在皎洁的月光下,湖光山色,塔影画桥,风帆渔舟,风光旖旎,令人心驰神往。是夜,月光穿过石湖行春桥桥孔映入水中,也有说是月影穿过上方塔铁链环孔,倒影恰成—串。苏州人出游石湖,盛况空前,其时大小船只倾城而出,游船、灯船交织如梭,湖面上室歌喧阗,岸边摊贩林立。蔡云《吴故》诗日:“行春桥畔画侥停,十里秋光红寥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

雷斋素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雷尊,即雷公,是神话中专司打雷的神。吃“雷斋素”,就是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据说,吃了雷斋素可以消灾避疫保平安。过去苏州市民吃“雷斋素”者,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止,将近一个月。开荤这一天,观前街上的松鹤楼菜馆此时特别推出时令面点——卤鸭面,用新肥鸭烹制,鲜洁可口,因此,苏州有句歇后语:“雷斋素开荤——卤鸭面。”

曝书翻经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这一天将图画书籍晒于庭中,防虫蛀腐蚀,收效尤大。各寺院庙宇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再世可转男身”。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腐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将狗、猫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民间吃俗

一、吃馄饨

冬至苏州人的主食很有讲究,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二、吃“冬至团”

苏州人还有“冬至团”等说法,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三、吃酱方

苏州人一年四季要吃四块肉。春吃酱汁肉,夏吃荷叶粉蒸肉,秋吃扣肉,到了冬至时就得吃酱方。

所谓“方”,方肉,大肉也,无方不成肉。这酱方好不好,关键在于方不方,然后就是酥烂程度。主料是五花肉,采用腌、煮、焖、蒸等烹饪方法而成。这酱方肥肉爽滑不腻,瘦肉香而滋润,肉皮入口即化,吞下去满口余香。

传统习俗活动

1. 元宵节和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吴中旧有“闹元宵”习俗。人们敲击锣鼓铙钹为戏,不同节奏有不同的箔称,如“跑马两夹雪”、“下西风”等;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边击边行,儿童嘻笑环绕,满街鼎沸,谓之“走马锣鼓”。元宵前后又称灯节,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期间自制和出售的各种彩灯精奇百出,光怪陆离,人物类、瓜果类、百族类以及琉璃灯、走马灯等各色灯彩,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2. 邓尉探梅

农历二月,光福邓尉山一带,梅花吐艳,犹如皑皑白雪,花香扑鼻,“红英绿萼,相间万重”,故被称作“香雪海”。届时游人舣舟虎山桥畔,遨游林下,留连忘返。邓尉探梅之习相沿数百年而未衰。近年万象更新,人民生活安定,每至梅花盛开时节,苏沪一带游客踵至云集,光福沿途,道为之塞。

3. 百花生日

俗以夏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不知典出何处.是日清晨,吴中未嫁闺女剪五色彩缯封贴于各种花木茎杆上,或制红纸小尖角旗插于花盆中,微风轻拂,彩纸飘扬,谓之“赏红”。是日虎丘花农争集于花神庙,贡牲献乐,庆贺花神仙诞,祈祷春来花盛,称作“花朝”。

4.清明扫墓

吴俗以清明,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下元(农历十月初一)三节为鬼节。逢三节必有赛神之举。迨入民国,赛会之举渐废,而清明祭坟之俗却相沿至今。旧时祭坟通常于清明节或之前几日,携香烛、纸锭及菜肴、清酒,致祭于祖先坟前,谓之“上坟”,或称“扫墓”。祭毕焚化纸锭。

5.观音山游春

清明前后,春满江南,百花竞放。游人纷纷行出郊外,访春探胜,俗称“游春玩景”,又称“踏青”。旧时游春最热闹的去处莫甚于农历三月十一日的观音山。观音山在天平山侧近,两山相连,届时“士女杂遝,罗绮如云;兜舆骏马,络绎于途”。游客们自晨至夕,或翻山寻胜,汗流浃背。

或于天平山白云泉边清茶一杯,悠闲自得。另外灵岩山、虎丘等地也都非常热闹,虎丘山塘一带“彩舟画楫,衔尾以游”。每年游春时节,各类小商贩也都争往前趋,各处胜迹周围芦棚相连,设酒饭茶桌以招徕游人,无不利市数倍。


苏州民间习俗礼仪相关文章:

★ 江苏风俗文化礼仪知识

★ 有关中国人传统的礼仪习俗

★ 无锡节日习俗礼仪知识

★ 冬至民间传统习俗介绍

★ 加纳文化习俗礼仪知识

★ 中秋文化习俗礼仪知识

★ 中秋节的传统礼仪知识

★ 拜天公文化习俗礼仪学问

★ 常州搬家习俗礼仪知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