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飞浮学习网!

关于就餐礼仪知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吃饭用餐都很有讲究,餐桌礼仪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就餐礼仪知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于就餐礼仪知识

对中国人而言,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中餐上菜顺序。中餐大多是先上冷盘、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点和水果。正餐上菜的原则是:先宾客,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先主要宾客,后其他宾客。从主人右侧的宾客开始,按顺序上菜。中餐上菜的顺序具体如下:

一、冷盘小菜。中餐的冷盘分成两种,一种是小菜,通常会准备二到四碟。

二、热炒。中餐的热炒通常有四盘,会安排在第一道大菜开胃拼盘后上菜,不过现在有许多筵席会省略这道菜。

三、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继续上主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偶数。菜肴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

四、特殊菜色。中餐有些特殊菜色,食用时需用到手,像薄饼包烤鸭,要注意包紧,避免内馅掉落。贴心的主人更应准备洗指水盘,以利宾客用完这些菜色后,可将油腻的手指清理干净。

五、汤。喝汤要懂得要领,注意不可以发出声音,中国人通常用嘴去吸汤,所以会发出声音,如果是正式晚宴是非常失礼的,可比照西方人的技巧,用汤匙来喝汤。快喝完时,不可将汤碗拿起食用,而应以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扶碗缘,向桌心方向稍微倾斜以利取汤。

六、点心。一般宴会不供应饭,而以糕、饼、面、包子,饺子等替代。

七、甜点。包括点心,如馅饼、蛋糕;甜汤,如冰糖莲子,银耳甜汤、杏仁豆腐等。

八、水果。水果种类繁多,多半是以水果盘呈现。

中式饮酒文化。中国人的饮酒文化源远流长,中西方的饮酒文化也各不相同。中国酒的分类大约为黄酒、果酒、啤酒、白酒类、配制酒等。酒的用途繁多,如婚丧喜庆、酬谢宾客等。敬酒是中餐宴会中不可少的礼数,但是敬酒要注意适度,也不可强行劝酒,行酒令在正式的宴会上更不可为之。

通常,宾主入座后服务员就会斟酒,先斟烈性酒,其次斟果酒、啤酒、汽水等。通常从主人右侧主宾先斟,后斟女宾,然后给主人斟,随后按顺时针方向逐一斟酒。主人右侧的来宾也要注意先斟。斟酒、倒水八分满即可。敬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敬酒者不需要将酒杯里的酒喝干,每次喝一小口即可。男士向长辈敬酒时,应双手捧杯,起立敬酒;女士则无论辈分,右手握杯左手轻扶杯底,点头致意,轻啜一口即可。

进餐礼仪知识

餐前。中式餐宴,客人多数喜欢自由入席,而且喜欢自选同席伴侣,夫妇往往坐在一起。女主人应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座,邀请的顺序为:第一位安排贵宾的女伴入坐,位置安排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安排在女主人右手边。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先礼让长辈入座,然后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座。

入座宜从左侧进入,轻拉椅背,女士由男士或服务生代劳,然后慢慢入座。坐的姿势要端正,女士双腿应并拢,男士自然即可。双手不可靠在桌面或邻坐的椅背上,更不要弯腰驼背用餐,显得没有精神。手机最好关机,或转成震动模式,如有紧急电话需接,请离坐至适当场地接听。:

手提包、钥匙、手机、香烟、打火机等私人物品,不可放在桌上妨碍他人用餐,应放进手提包内,再将手提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放在餐桌上或地上。脱下的长外套不可直接披在椅背上,大衣、外套等则应交给服务员放置衣帽间保管。坐姿要维持端正,但不要僵硬不自然,并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进餐时。一道菜上桌后,通常须等主人或长辈动手后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母匙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夹菜一次不宜过多,也不要把夹起的菜再放回菜盘中,又伸筷夹另一道菜,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动作。如果遇到邻座夹菜要避让,谨防筷子打架。同桌如有外宾,不用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以前为宾客夹菜表示中国人的好客之道,现在应让宾客依自己的喜好取用菜色,较合乎时宜也较卫生。

中餐大多一大盘菜放在桌上,有时有服务员帮忙分菜,若无则由男士帮女士取菜,或由自己依序取用。用餐时,碗盘器皿不可拿在手上,应用筷子取一口大小的食物送至口中,不可一次把过多的食物塞入口里。骨、刺要吐出时,应用餐巾或以右手遮口,隐密地吐在左手掌中,再轻置于骨盘中,不可抛弃在桌面或地上。有骨或壳的食物,应避免用手剥咬,可用筷子或汤匙取食为宜。很烫的食物,不可用嘴吹冷匆忙送入口中,应等稍凉后再取食。

餐后。用餐完毕后,必须等男女主人开始送客之后,才能离座。客人未离开前,绝对不可大声喧哗或批评客人。送客时,应该提醒其所携带或是寄存的物品,并且鞠躬致意,尽量等客人完全离开视线后再返回座位。餐后不宜当着客人面结帐,也不宜拉拉扯扯抢着付账,如真要抢着付账,应找适当的时机悄悄地去结帐。

古代的饮食礼仪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恭敬的是长者。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设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辞以篓。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的大意是讲: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传递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要混用。"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