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雄关如铁;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现在就是提出这个目标,已经向社会承诺了。那么我们要怎么跑?我们不妨尝试写一下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
对于45岁的卢荣新来说,这一次蒙受冤屈让他失去了四年自由。“以审判为中心”,让他最终找回了清白,重归无罪之身。
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
而司法改革环环相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仅对审判环节提出了要求,更促进了公安执法的规范化。今天,公安机关取证过程必须规范,这样才能在庭审时经得起检验。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2)
由于警方一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卢荣新案中的DNA证据,最终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随后,卢荣新案的定罪证据只剩下了口供。八份口供中,只有一份是有罪供述。然而,这份口供对应的同步录音录像,却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这样的证据,按照规定,也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3)
鉴定书上提供的锄头擦拭物基因图谱,与卢荣新的基因图谱几乎是严丝合缝。鉴定专家认为,在河水浸泡过的锄头上不可能提取到这样清晰的DNA图谱。
法官汤宁要求对锄头重新进行鉴定。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结果是,这把锄头上没有卢荣新的DNA。
那么当时的DNA鉴定结果是怎样得出的呢?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4)
2016年6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可以说,这场变革推动的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的速度。幸运的是,已经关押在看守所四年之久的卢荣新赶上了这一场变革。
2016年,卢荣新的一纸上诉状摆到了云南高院法官汤宁的面前。
汤宁发现,卢荣新案存在诸多疑点。作为一起强奸杀人案,警方在被害人身上没有提取到卢荣新的任何生物痕迹,认定卢荣新有罪的主要证据是遗留在现场的一把锄头。这把锄头被认定是凶手掩埋尸体的工具,有鉴定书证明在这把锄头上检验出了卢荣新的DNA。
这份给卢荣新定罪的最为关键的证据,放到法律的准绳下,却经不起推敲。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5)
2012年9月,卢荣新被关进看守所,被迫承认自己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之后,等待他的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书上写明:根据卢荣新的有罪供述和DNA鉴定等物证,足以认定卢荣新就是凶手。
一般来说,DNA鉴定就是铁证。卢荣新要想洗清罪名,难如登天。2014年6月,拿到判决书后,卢荣新提出上诉,但内心充满绝望。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6)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滚石上山、立柱架梁。
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7)
有责先有权,用权必担责。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权力到位,责任到人,牵住“牛鼻子”的目的是以责任倒逼公正、保障公平。2016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创纪录地达到了89.2%。
案子判出公道,正义自在人心。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8)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给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办案不需要再进行层层审批,很多机构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检察院从以前的34个牌子变成了现在的10个。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机构,清扫着人浮于事的作风。
哪里有病灶,哪里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这曾是司法机关内部的顽疾,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对司法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9)
2014年1月,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员额制就是要选出符合这五个“过硬”的司法人员。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员额制改革完成后,林立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责任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林立自己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不需要再报庭长、院长审批。这样一个签字看上去简单,但落笔之后的责任和压力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0)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经都是汕头中院的法官,但一场员额制改革,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个人进入了员额,其他人已经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员额制改革,就是要分类定岗,择优入额。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额法官、检察官不能超过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这也意味着一大批法官、检察官在改革后不能入额,必须调整到其它岗位。
一句话——减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实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汕头中院的员额竞争非常激烈,每四个法官中,只有一个能入额。
员额考试过后,40岁的黄晓忠名落孙山,他选择去执行局成为了一名执行员。32岁的曾曼由于年龄原因,审判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参加入额考试,她选择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经穿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而如今却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1)
司法责任制落实后,办案法官、检察官将独立判案,独立签发法律文书。也就是说,法官自己办理的案件,怎么判,自己就能说了算。谁办案、谁有权;谁用权、谁负责。案子判得对不对,是否公正,考验的就是法官个人或合议庭本身。
放权不等于放任。那么,谁能够经受这样的考验,担当这样的责任呢?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2)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给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一招——“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司法责任制,短短5个字,直指要害。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对症下药,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落实司法责任制,就是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3)
2014年12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再审宣判,沉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被宣判无罪,公检法27名办案人员被追责。
然而,这份追责名单上的人员,没有一个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行政化的,办案子的法官、检察官对案件没有决定权,而是要报上级领导层层审批、集体决定。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4)
2014年2月,早春的北京迎来了又一个吐绿的时节,万物复苏中萌发出的每一棵新芽,都会给人带来一丝小小的欣喜。
就在这个早春二月,新一轮司法改革按下了启动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证公正司法、加强政法队伍、维护人民权益、提高司法公信,4个有力的动词,托起了改革的核心目标。
改革的鼓声敲响。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统筹部署被提高到了中央层级。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解说词(篇15)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
如果这道防线失守,受伤的将不只是公正。
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使个别司法裁判异化为正义污点。
公平正义如同空气与水。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
上一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脚步解说词
下一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