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三年级教案样板,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三年级教案样板。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义,知道健康的含义以及应注意的方面。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性活动。
2、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激发学生关注健康的、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3、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众传播意识,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健康卡、记健康日记、制作海报宣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动脑筋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健康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动一动好吗?
二、新课
“健康”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每一天从小事做起.你能说一说哪些是健康的习惯吗?学生小组讨论:不挑食,爱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来时刻提醒我们和家人来关注健康。
1、学做健康提示卡
1)欣赏各种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探索学习书中的立体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自己设计一张新颖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选择要丰富、色彩要醒目跳跃,提示语要简洁。
2、画健康日记日记画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大家轮流去做记录,通过图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组合作做海报海报有大标题、生动的插图、和健康提示语。
4、制作宣传服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校园或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三、小结
健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请大家行动起来,健康每一天吧!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6月9日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4
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适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信息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行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根据奉单元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物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班内交流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等量代换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5
《石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五月榴花照眼明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段中的“最可爱”一词既是本段的核心,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石榴和其他树木作对比,只用几句话就点明了自己对石榴的态度;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文章的思路:(1)、课文9节,可分为三个部分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2)、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四、合作交流,品味朗读
1、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并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
2、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学生:朗读,评价)
3、写物是为了言志,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明确文章所写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五、,解读探究,深化情感
1、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文章最后赞美夏天,有人说石榴是本文赞美的主体,赞美夏天是否冲谈了主题了呢?
六、写作评价,拓展延伸
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
(学生各抒已见)
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
(“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平,有平行脉。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六、【知识连接】《枫叶礼赞》
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6
教学目标:
1、Pupils are able to learn the new words:eyes、ears、nose、mouth
2、Pupils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parts of the body:Point to...
3、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 and her
教学重点:
The parts of the body.
教学难点: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 and her.
教学准备:
Card .Pictures .tapes . radio
板书设计:
Module10 Unit2 Point to her nose.
Point to his/her/my_______
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Step2 Warm-up
歌曲《Hello!Hello!》
Step3 Lead-in
出示一男一女两张图片(脸部暂时不贴五官)
看嘴型,猜单词,猜对的身体部位词贴在黑板上,最后成“一男孩”人型,出示女孩图,让学生明白her 和 his 的意思并进行教学。
Step4 Prensentation
(一)脸部五官
1.贴五官进行教学(eye, nose, mouth, ear)
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
要注意mouth一词中th的发音以及eye和ear的复数形式。
2.单词操练
幻灯出示:游戏What’s missing?
3.单词游戏:贴五官
句型This is her/his…的操练。
幻灯出示灰太狼和喜羊羊的脸部,让学生进行句型This is her/his…的操练。
(三) 句型教学(在本册第三模块学生已经学过)
生唱歌曲《Please stand up.》,导出point to…句型。(唱首歌放松)
播放CD-ROM,学习课文。
播放CD-ROM,学生听课文对话并回答问题:你听到了几个脸部器官?分别是什么?
师播放CD-ROM,学生跟读
Step5 Consolidation
1.游戏:Listen and do
同桌(一男一女)为单位,听老师的指令“Point to her/his eye/nose/mouth…,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改编歌曲《Please stand up.》
Step6 Homework
1.听录音熟读课文。
2.模仿机器人分别给父母介绍自己及其他人的身体部位。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指导朗读和背诵
2.了解文章清晰的层次,学习“总——分——总“的结构。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部分生字。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香港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在他的身上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历史。早在1842年香港被英国占领,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有谁知道香港又被人们称为什么?(生答"东方之珠")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9、"东方之珠"
2、解释课题:人们把香港比做东方的一颗明珠,表示人们对香港的喜爱。
3、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的珍爱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那几个地方?
2、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学生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舒服、观赏、倾听、店、焰火)
指读生词,指点学生从边音、翘舌音、后鼻音方面指导
(2)开火车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五、自读课文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板书:祖国的南大门)
2、这段告诉我们香港有什么?(学生答:有沙滩、公园、街市)师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沙滩是什么样?公园是什么样?街市是什么样?(学生答:迷人著名繁华)
3、指导读第一段。(强调"迷人著名繁华")
六、教学生字字形
1、开火车认读
2、同座位讨论自己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回答。
3、重点指导倾--耀--焰
4、指导书写,师范写
七、我的十分钟
学到这里,你明白“倾听”是什么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倾听”是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倾听”这个词?谁能用“倾听”来说个句子?
那你明白“闪耀”是什么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发出耀眼的光彩,如“灯光闪耀”。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形容闪耀?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闪耀”来说个句子?
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倾听()的音乐闪耀着()的灯火
八、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吃辣椒时的情景,学会用色彩来表现不同味道的感觉变化
2、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构图和色彩来表现辣味的表情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视频,通过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辣的表情的欲望。
2、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请同学们回忆酸甜苦辣的表情,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进行模仿。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用课件请同学们观察酸甜苦辣的色彩体现,并让学生了解靓丽的色彩一般用来表现开心、愉悦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来表达难受、郁闷的情绪,通过自由想象,大胆发言,为下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3、发挥想象,创作作品
这一阶段,学生以小组合方式用绘画的手法,创作你的表情,教师进行辅导,并与大家探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鼓励大家大胆创新。
当遇到问题时,如画面的节奏感、线条和色彩等问题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分析、解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作时我会播放音乐及图片,作参考,寻灵感。
4、欣赏交流,感受成功
请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进行简短表述,如自己画的是什么,最满意的地方等,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2~133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读、写分数,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1、(1)做期末复习第4题。
(2)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以为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说明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4)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空白部分。
2、做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做在书上,米、米表示什么?
(2)补充练习:
7分米是()米;56分米是()米。
6厘米是()米;28厘米是()米。
3、做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4、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三、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1)做期末复习第7题。
(2)补充练习
2、(1)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铁路。甲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乙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两队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程是千米,他已走了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分数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填空:
(1)是()个。
(2)是()个。
(3)米是()个米。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0
一、学情分析与思考:
学生在本单元前一、二课时已经学习过单词father,mother,boy以及句型Who’sthatman/woman.He/She’smy…
三一班的学生黄老师的带领下,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活泼好动,爱听爱说,善于模仿,乐于参加表演。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尽可能的采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过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将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sshe/heyour…;Yes,she/heis;No,she/heisn’t.来询问、介绍家庭成员朋友或回答。
4.能在语境中理解新词brother,及句子He’smybrother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结合本课的教学目的,我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o’sthat…He’s/She’smy…Isshe/heyour…;Yes,she/heis;No,she/heisn’t并能分角色表演对话。
(2)教学难点:
brother的发音,以及整个对话大意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黄老师总是和我说,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才能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所以我转换了一下思维,我先从我希望学生在这节课能学到什么,我希望学生在每一环节要怎么做,我希望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出发,再确定我该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因为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我希望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后,能够在一个情境中运用这些句子进行交流交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能够敢于开口说英语,能够乐于说英语,使课堂真正形成“乐说”“会说”“能交际”的氛围
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以及交际法和游戏法辅助等。我收集了学生家长的照片及几个他们熟悉的老师的照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他们融入我的课件中,运用他们熟悉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兴趣地说,有信心地说。同时在和黄老师商量之后,我们提前布置了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的作业,让孩子们在交际环节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照片,运用句子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整体—部分来设计,总的流程如下:
Step:warmup---Presentation---Practice----communication------summaryandevaluation:
首先在warmup热身环节,主要是为了激活孩子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语言学习做铺垫。在presentation呈现部分,我首先呈现了课文情境图,通过问题引领,让孩子们预测信息,然后进行听力输入,让孩子们感知理解对话大意。在Practice操练部分,主要是先操练课文对话,然后操练重点句型,属于全控制或半控制的操练。在communication交际活动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较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句子来进行交流,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在summaryandevaluation部分我会对本节课星星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及奖励。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促”生字,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一、导入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是诗人思想心境的凝华。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那位同学来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齐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古诗。他便是我国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
(见:看见书:写、记录)
3、那作者在夜晚见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边看图片,边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查注释。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二、学习古诗
1.出示生字词。
(萧萧、梧叶、促织)
2.指名学生读、齐读。
3.认识了生字,我想我们能更好的读这首诗了,现在请大家把诗和图画结合起来,并读给你的同桌听。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晚上,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6、你们说的这些在诗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
7、指名朗读,感悟
我们先来读读前面两句。
(生自由读)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指名多人朗读)
老师发现你在萧萧梧叶后面停顿了一下,我也觉得该这样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8、诗句理解:
萧萧是什么意思?
(风声)
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
萧萧梧叶送寒声,还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
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
(读诗句)
这个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
对于动客情有什么疑问?
(谁是客,为什么是客?)
诗人一个人在别的&39;地方,心里难免会感到孤独,在这个月圆的夜晚,又会勾起对家乡的思念,试着体会诗人孤独的情绪,读,指名读。
读得真好,老师越来越明显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那种身处异乡的孤独,于是诗人便产生了思乡之情。
9、带着思乡之情,谁来读读后面两句?
10、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绪了呢?
(挑促织)
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11、夜深篱落一灯明,什么是一灯明?
(只有一盏灯,多么孤单啊!)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
(父母、亲人)
12、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现在却是一个人在异地,童年的伙伴和亲人都不在身边,体会一下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好吗?
(齐读)
1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14、看来你们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了,带着你们的理解,读——(全诗)
1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16、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而你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你的心情会怎样?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
17、我发现你们都已经很深的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成了一个小诗人了,那么想不想把这首诗给背下来呢?
学生自由背诵
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背的怎么样了,我说每句诗的前面两个字,你们说出后面的字
我来说前面一句,你们对后面的一句
背给你的同桌听
指名背
我们一起来背,站起来,配上音乐
三、拓展
1、对对子游戏。“山中春雨绵绵——江上秋风萧萧”
2、你还读过那些诗人所作的描写秋景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3、读一读,连一连。
四、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动客情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了解“我
1、认识7个生字”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议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妈妈的爱,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3、品词析句,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课文中的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啊!你想知道这棵树的样子吗?那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教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把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用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认读会认字。
(1)课件出示要认的7个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学生读课文,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4、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齐读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麻烦
(2)教师提示。
①同偏旁的字:狐狸继续
②区别形近字:状——壮肠——杨
③注意笔画的写法:“巧”的第5笔,“肠”的第5笔。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她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与小动物们吃好吃的,最后妈妈发现了英英的秘密)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第1~3自然段、第21~23自然段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课文第4~20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区分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部分和作者想象的部分,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想象最大胆、最有趣?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课件出示句子: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提问: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她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的心情怎样?(英英因为想尽情地玩,所以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自己也非常惊讶)
2、课件出示句子: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读句子,讨论:你为什么认为这样的想象最大胆、最有趣?(英英变成的树跟我们生活中的树不一样,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这样的想象真是大胆、有趣)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英英变成的树的样子。(板书:鸟窝)
(3)再读句子,想想:这两段话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作者的想象?
讨论交流:
①设置悬念:让读者猜树上长的是什么。
②巧用标点符号启发读者思考,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省略号说明树上的鸟窝还有很多。
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讨论交流:
(1)你认为想象有趣的原因是什么?(让小动物住进鸟窝,让喜欢这棵树的人也可以住进去,真是大胆的想象。还特意讲了住进鸟窝的方法,真有意思)(板书:动物)
(2)通过读句子,自己有什么收获?(我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读读这两段话,注意语气和表情,读出人物的愉快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体会到了想象的美妙与神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2、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部分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而且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1、品读描写妈妈出现的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思考:妈妈来到跟前,“我”的心情怎样?(紧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嗵嗵地、丁零丁零)
(2)后来,妈妈又做了什么?(妈妈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板书:妈妈)
课件出示句子: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不知道“我”的变化,“我”有点儿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竟然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没有认出“我”来,不免让“我”有些失望)
(3)妈妈住进鸟窝后,又做了什么?(妈妈把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小动物们吃了起来)(板书:吃东西)
指名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了解了妈妈的言行,你认为妈妈具有什么品质?(说话有礼貌,爱护小动物)
分段朗读这部分课文。
2、品读描写“我”饿了的句子。
(1)小动物们在鸟窝里吃东西,“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噜……”乱叫,“我”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我”肚子饿了,想起了家里的饭菜,想吃糖醋排骨了,“咕噜噜……”形象地写出了“我”饿的程度,这样的想象真有意思)(板书:咕噜噜……)
3、自读小动物们的对话,体会小动物的快乐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第15~20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我”嘴里流出了水珠,小动物们搞不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我”有些不耐烦了)
三、研读描写现实生活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课文第21~23自然段。
(1)读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妈妈对“我”非常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学生读句子,并说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板书:秘密)
2、学生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妈妈叫英英吃饭,引起了英英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把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与描写想象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课文描写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和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他们在鸟窝里吃东西,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板书:想象——神奇)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
一棵树鸟窝{■("动物"@"妈妈")}吃东西咕噜噜……秘密
想象——神奇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4
《赵州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合作交流,细读比较:
1、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坚固、美观。(板书“赵州桥”)
2、全班齐读。
四、小组展示,深入理解
读一读:答一答:从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从“一千三百多年”这个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历史悠久”、“坚固”)
赵州桥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如此坚固,让我们带着对赵州桥的感叹之情再一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1、赵州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饱经风雨的洗礼,至今仍能安然无恙地屹立在世人的眼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学习下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2、课件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1)文中的哪些语句、词语体现了雄伟的特点?(第二句和横跨这个词)(通过图片,讲解理解横跨的意思)(板书“雄伟”)
(2)赵州桥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大桥洞顶上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看图指出大小桥洞的位置)这种设计的好处?(第2段第5句)这种设计的优点?(第2段最后一句)
(3)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说明了桥的什么特点?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能设计这样举世闻名的桥说明了什么?)谁能用“既……又……”关联词写一句话。
(4)如此坚固的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第2自然段。
3、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的写法好在哪里呢?(既总结了上文赵州桥的特点,又提示下文将要写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是个过渡句。)课件展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座桥怎样坚固?赵州桥美在哪里?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栏板上雕刻了哪几种形态的龙?(看图理解文中“缠绕”、“抵着”等词,直观地了解龙的各种形态)
(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些龙都是什么样的形态,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看了作者的文字,让我感觉那些雕刻在栏板上的龙仿佛都在游动,都动起来了,作者描写得真是栩栩如生。雕刻这么美的图案需要什么呢?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你们知道为什么栏板上雕刻的是龙的图案而不是别的图案吗?(介绍有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么美的图案,这么有智慧的劳动人民,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赵州桥的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谁能总结得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夸一夸赵州桥)
如此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到2005年11月3日,它已经走过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一天,世界各界人士齐聚赵县,共同为赵州桥庆祝1400岁生日,在这次庆祝会上,他们会怎样赞叹赵州桥呢?
引导:此时站在赵州桥上,人们还会很自然地想起它的设计者李春以及参加建造的劳动人民,人们还会怎样赞叹他们?
三年级教案样板篇15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
2、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