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曲地区境内,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那曲习俗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风俗
藏北人热情开朗,豪放大方,乐于助人,特别能歌善舞,歌声悠扬,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尤以踢踏舞、锅庄舞最富民族特色。献哈达是最崇高的礼节,每当遇到婚喜、节庆、迎送宾客、拜会尊长、朝佛拜像、送别远行等有献哈达的习惯。磕头也是一种礼节,一般用于朝拜佛像、佛塔和佛堂等佛事活动。主要节日有藏历年和赛马节。藏历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正月初一很早就起来,换上新做的服装,摆上"切玛"(用一个雕刻十分精细的木盒,里面装满糌粑,象征丰衣足食),"退"(用酥油、奶渣、红糖、面粉等做成的糕点),果品等节日食品,互致新年的问候,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牧民还要在羊圈周围摆上冰块,预祝新年风调雨顺,牛羊肥壮,六畜兴旺,吉祥如意。每年八月的恰青(夏季)赛马艺术节,热闹非凡,区内外的游人商贩云集藏北,专程来参加赛马节的外宾也越来越多。草原牧民白天观看勇士们赛马、马上射击、马上拾哈达等各种马术表演,以及丰富多采的文艺演出,晚上则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使整个草原成为五光十色、欢声笑语的不夜之地。
由于地广人稀,婚姻方式较为简单,成婚多以自由恋爱为主,有女嫁男方,也有男嫁女家的。在形式上还是尊重父母意见,请亲友做媒,谚云:部落之事首领定,子女婚事父母定。婚礼规模取决于双方的家境,所谓"豪门狮对虎,富翁财对财,穷人背对背"。迎亲那天,双方家庭都要举行煨桑仪式,以祭故土神灵。出发时首先要向西南走,牵马人手拿九宫八卦图开路。迎娶人家在帐绳上挂上哈达,帐门两侧各放装满干牛粪的袋子和盛满鲜奶的奶桶。在新人下马处铺一块洁白的毡子,上面用青稞画一个吉祥的符号。迎至帐前,先由盛装的年轻妇女向来人敬献"切玛"和青稞酒,迎入帐内入座。再向两位新人献上吉祥饭"卓玛折司"(油拌人生果饭),尔后由亲人和来宾向新人及父母、贵宾敬献哈达,并献上相应的礼物。男女双方亲友各派出一位能说会道的人,争相夸耀各自的主人公,将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然后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般婚礼只进行一天,也有长达三天的。在一个月内,新婚夫妇要回娘家小住几天,并举行规模不等的庆宴,婚礼到此才算结束.
丧葬风俗
丧葬根据死者身份分为许多等级,高贵的人和世系活佛等德高望重者死后,一般火葬;大活佛及在民间有很高威望者死后,一般法体塔葬;被射杀砍死的人或因传染病死亡者均实行土葬,但有分别的墓场;幼童夭折实行石棺葬、罐葬或土葬。除此之外的亡者皆行天葬,即将遗体分解后喂秃鹫,天葬台都有专职的天葬师。人死后先要请高僧大德占卜算卦,确定出葬的日期和时辰,停尸三到七天,出殡前划白线,以示灵魂送出,上路时必须先向西南行走。丧葬佛事十分隆重,请喇嘛念诵经文,以超度亡灵。并要做好卜卦所示的各种佛事活动,迎设超度佛像、朝拜庙宇、进香施财。藏北牧区如遇丧事,不仅家人哀悼,而且全村乃至全部落的人都为其举哀,亲朋好友送钱送物慰籍家属。家人在一年内不梳洗打扮、不喧哗谈笑、不事娱乐活动。家境好的在周年内每月做一次法事,周年日,用二至五天搞一次周年丧葬礼祭,修佛念经,洗发更衣,以示解哀。
那曲的历史文化
古代象雄遗址
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
雅砻风景名胜区
雅砻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山南雅砻河流域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也是西藏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区。该风景区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视野辽阔。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也称羊卓雍湖(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因为藏语“错”就是“湖”的意思。从地理上划分属于山南市浪卡子县。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那曲草甸草原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组成,其株高仅3—5厘米,但生长十分密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辽阔、高寒著称。虽然自然条件严酷,但因人烟稀少,人为干扰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