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高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高考物理知识点】请点击下方↓↓↓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技巧★
★高考物理科目的学习方法★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2024高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
篇一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o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 υ。(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E):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Ek):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
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Ep):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
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篇二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2024高考物理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2024高考物学习技巧
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高效策略
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高考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用翻新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学会解传统的基本题,以基础题训练或提炼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程序: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悬浮列车等。
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复习中要注意:
第一,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
第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做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要动手去做,以培养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很多学生看到力的分析就糊涂,不是落下某个力就是搞混几个力。所以,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光学、热学部分相对容易,也是因为这样,同学们常常会忽略这部分内容。第一轮是唯一的一次详细系统的复习,如果在这段时间你没有抓住机会复习这些小问题,日后它就很可能成为你的高考失分点。
相对来说,物理的解题是有迹可循的: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分析题目、限制条件、明确所求——列方程——检查。每一道题你都可以如此训练,当然对不同题目可以相应省略一些步骤。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大概有10种: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动量分析、能量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图像分析和数据分析。每一种分析方法都要熟练掌握。
高考物理复习超强锦囊
锦囊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它施加了哪些作用。
3.按一定顺序分析:口诀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即先分析重力,再分析弹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是非接触力,容易遗漏;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要依据其产生条件,切忌想当然凭空添加力。
4.画好受力分析图。要按顺序检查受力分析是否全面,做到不"多力"也不"少力"。
锦囊二:求解平衡问题的三种矢量解法
1.合成法
所谓合成法,是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先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两个力合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合成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此方法简捷明了,非常直观。
2.分解法
所谓分解法,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把研究对象所受的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分解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运用此方法要对力的作用效果有着清楚的认识,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x轴和y轴)进行分解,再在这两个坐标轴上求合力的方法。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Fx = 0,Fy= 0。
(1)正交分解法是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当物体受力较多且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应用该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正交分解法是一种纯粹的数学方法,建立坐标轴时可以不考虑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这也是此法与分解法的不同。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成(求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3)坐标系的建立技巧。应当本着需要分解的力尽量少的原则来建立坐标系,比如斜面上的平衡问题,一般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样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就落在坐标轴上,只需分解重力即可。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坐标系的选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题目的具体情景和设问灵活选取。
锦囊三:关于摩擦力的分析与判断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1)摩擦力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作为动力),可能相反(作为阻力),可能垂直(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能成任意角度。
上一篇: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最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